营山网红景区等你来打卡!进士文化旅游景区——白塔景区...
2024-11-12 来自: 四川蔚蓝天生物能源有限公司2 浏览次数:158
进入白塔景区正大门,浓浓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。广场上骑牛朝读、堂前教子、寒窗苦读等景观雕塑栩栩如生,真实再现了营山重教兴学、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生动场景。
拾级而上,只见白塔巍巍,历风霜雨雪而傲然挺立,经霹雳雷电尤坚如磐石。白塔右侧,营山宋明清进士榜和进士牌坊,镌刻着营山“科第仕宦,甲于蜀都”的荣耀。
《营山县志》记载:从宋至清,营山共 产生57名进士,仅清朝就有26名。还有200余名举人、360名贡生。有“科第仕宦、甲于蜀都”之美誉。
回龙塔
清道光四年(1824年),时任营山知县杨上容在县城东的梅家梁上修建了回龙塔,以彰显文运。两年后,清道光六年(1826),新任知县夏文臻在距回龙塔200米处的城东北门河畔建起了云凤书院。从此,一塔一院共同支撑起营山文化的传承,被后人完整地保存下来。回龙塔历经近两百 年岁月沧桑,至今仍保存完好,2012年,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情满上容楼
上容楼,位于白塔景区最高点,是仿清朝廊亭楼,与回龙塔相呼应。营邑县令杨上容修建了白塔,培植了文风,开启了营山宏大文运。为纪念这一位崇文重教的地方官,修建了上容楼,展示了杨上容的生平事迹和营山历史上著 名县令的卓 越功绩,让游客了解营山的文脉传承,对今日之重教兴国、民族振兴具有深远意义。上容楼一共三层,一楼外墙分别是“上容楼记”、“重教”、“兴文”“育人”的主题书画。一楼内介绍了杨上容的家族渊源,展示了杨上容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;二楼展示杨上容求学之路,直到来营山上任,为营山做出巨大贡献;三楼展示杨上容离开营山后直至离世前所发生的主要事件。
文化长廊——在横梁上,以国画的形式,按照朝代顺序,展示了历史上著 名的十位县令重教兴文的故事。